12.27.2010

測量野外花枝在生殖季時的代謝速率@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了解生物在各種活動時的代謝速率是生態學的基礎。計算運動的加速度來推估消耗的能量, 已經運用在人, 鳥類以及鯊魚。想了解野外的動物消耗多少能量, 必須要在野外能夠追蹤, 有局限的棲地比較容易辦到, 頭足類中的澳洲巨大烏賊在每年的生殖季節會聚於澳洲東南, 本實驗為首次運用此法於野外估算烏賊的代謝速率。

以花枝呼吸的壓力來估算代謝速率, 結果發現澳洲巨大烏賊是日行性在夜晚的活動非常的少, 移動緩慢, 與之前野外的標定實驗相同。

相關連結:
澳洲巨大烏賊 Whyalla 大花枝來嚕
野外標定研究 Cephanews @ Taiwan: 05.09.10
研究團隊 Bronwyn M. Gillanders

12.23.2010

花枝看得到顏色嗎?

ABK問:花枝看得到顏色嗎?
答: 目前的答案是看不到。

只要看過活的頭足類, 或是有經驗的釣友, 都會驚訝這個答案。花枝百變的能力一直是令人驚豔的, 花枝透能過眼睛看到的世界, 快速變換身上多樣的花紋的能力獨一無二受研究者關注, 先前的文章也多次展示這個主題:

把花枝的眼睛蒙起來牠還會變色嗎?

焉能辨我是雌雄

動物如何偽裝

移動的雲紋 in 白斑烏賊

花枝界的明星-花花枝

虎斑烏賊變身

花枝偽裝

花枝用皮膚感光@Biology Letters
視覺經驗影響花枝的偽裝能力@JCP

然而到目前為止, 除了一個種類(日本的螢火蟲烏賊)之外, 證據都指出大部份的頭足類是色盲。在此舉兩個例子:

Color blindness and contrast perception in cuttlefish (Sepia ...
行為實驗, 將花枝放在藍黃方格上, 雖然有顏色上的對比, 花枝仍呈現均勻的花紋。


… and contrast perception in cuttlefish (Sepia officinalis) …
歐洲常見烏賊僅有一種視蛋白基因, 類似脊椎動物視網膜的桿狀細胞, 有高感度但不提供顏色資訊。

不過目前為止, 被仔細探究過的種類仍然很少, 這仍是個令人期待解開的謎題!

12.12.2010

頭足類@澳洲深海計畫

2010的12月, 有幸上到澳洲的研究船, 比海研三號小的Cape Ferguson, 拉著8m見方的中層拖網, 本次主要的目的Coral Sea區域因生殖聚集的深海燈籠魚, 幸運的也捕到許多深海的頭足類。


11.24.2010

烏賊不會辨識其它社交個體的@Animal Behaviour


(Sepia officinalis from EOL Common cuttlefish)

這個實驗是使用歐洲廣佈的歐洲常見烏賊(Sepia officinalis)進行的, 頭足類是海洋無脊椎動物中擁有與我們人類同等仰賴視覺的生活的生物, 我們能夠辨識我們的另一半與其他人不同, 而他們呢?

從野外捕來暫養的成熟烏賊, 發現他們對待熟悉以及陌生的其它烏賊的行為表現沒有明顯的不同; 他們有很明顯的雄性護衛行為, 但是沒有配偶專一的配對行為; 個體之間的互動狀態是隨機的; 雄性會持續對彼此展示敵對行為就算共同飼養三個月以上的時間; 在置換雄性個體的實驗中發現, 置換成功率與體型相關, 越大的雄性越容易成功。

交配次數及替換成功率與體型相關


原始文章: Absence of social recognition in laboratory-reared cuttlefish, Sepia officinalisL.(Mollusca: Cephalopoda)

作者實驗室: Millersville University - Jean G. Boal, Ph.D

相關文章:
Social recognition using chemical cues in cuttlefish (Sepia ...
Social recognition: A top down view of cephalopod behaviour

11.22.2010

真蛸族群定義: 以幼生的型態以及色素細胞排列做比較(東北vs.西南 大西洋)@Fisheries Research



Octopus vulgaris廣布太平洋以及大西洋, 不但是全世界重要的經濟種類章魚, 我們對頭足類"聰明"的知識大部份來自對於這個種類所做的實驗, 牠的俗名是 "the common octopus" "真蛸", 2010的世界杯之後, 它得到了新的暱稱叫做"保羅"。

然而這樣廣布的種類, 遭到懷疑, 其中是否有些是"似真蛸"的新種被誤認, 而非一個種類有著近似無限制的分布?由於不同種無法一起生下有生育力的後代, 所以了解真正"一種"的分佈, 才能更精確的擬定資源開發的政策。

研究人員採集比對西班牙以及巴西海域的真蛸幼生, 發現的確形態上面有些差異, 也發現了一些區域為誤認的新種。本研究的特點為使用新鮮的章魚幼生作比對, 它也展示了形態研究可以告訴我們DNA所看不到的關鍵事實。



原始文獻: Defining Octopus vulgaris popul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

11.03.2010

螢光細菌對抗NO以進駐耳烏賊發光器@Molecular Microbiology



耳烏賊(|Classificaiton| 耳烏賊 Sepiolida)因身上的有利用螢光細菌發光的發光器, 加上體型小, 世代交替時間短(3個月), 是實驗室的模式動物。本篇研究發現, 發光細菌在進駐宿主時, 能夠對抗免疫作用的NO。

NO普見於真核細胞的生物中, 能對抗微生物入侵。當然, 也有微生物(原核生物)也發展出感知NO並解毒的能力, 為病菌入侵的關鍵, 鼎鼎大名的大腸桿菌, 沙門桿菌, 以及造成植物腐軟的軟腐病菌, 都是透過這樣的方式成功登入宿主, 相關的蛋白質有能去除NO的Hmp, 以及感知NO而開啓Hmp表現的NsrR。除了惡名昭彰的病菌之外, 一些共生與宿主互利共生的"好菌"也需要對抗NO的能力, 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而耳烏賊的發光器中居住的螢光細菌則是動物界的研究範例。

本實驗確定耳烏賊的螢光細菌也是利用Hmp以及NsrR這個途徑感知且解毒NO, 在開始聚集於發光器開口的階段, 這個能力決定了菌落的大小。

原始文獻: Vibrio fischeri flavohemoglobin protects against nitric oxide ...
冷泉港耳烏賊研究相關資料(搜尋關鍵字"Euprymna scolopes"): 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
cephalove報導:
Bobtail squid and their microscopic friends
V. fisheri and the squid that love them

花枝卵的來源

請問一下,如果想買花枝卵(已受孕的),有辦法去買到嗎?
或是有哪裡可以購買到,方便介紹小弟知道嗎?..
另外如果想去澎湖買,應該找誰打聽消息呢?

偉忠 王

======================================
王先生您好,

我們因為研究需要的關係, 也在尋找販售花枝卵的商家, 目前台灣似乎沒有商家有穩定的供應, 所以我們是自己聘雇漁民出海採集, 如果您有找到來源, 可否也請您不吝惜推薦, 謝謝您。

Cephanews

10.29.2010

開發與未開發之鸚鵡螺族群比較(菲律賓vs澳洲)@Fisheries Research



澳洲Osprey reef鸚鵡螺為一未被開發的族群, 根據12年的標示捉放紀錄發現鸚鵡螺的棲地約在500m以下的深海, 平均8-10年才會成熟的, 壽命約12-15年, 屬k-selected成長模式(大體型, 長壽, 少子, 晚熟), 族群量易受環境變化影響 (例如漁業捕撈)。比對被積極開發使用的菲律賓Palawan的族群, 發現菲律賓的鸚鵡螺族群量已無法維持漁業捕捉的需求, 從1980至今的族群數量已經減少了80%, 世代數為1-2 (也就是出生就被捕走)。

從問卷調查發現, 一開發區域僅能維持約10-20年的漁業, 鸚鵡螺殼的購買者仍積極的訓練當地人找尋新捕撈地點, 可見對殼的需求造成的強大捕撈壓力。作者建議鸚鵡螺該被列入IUCN列紅色名單(瀕臨絕種endangered)以及CITES名單中, 並積極輔導當地發展永續獲利的方法, 以避免未來捕撈壓力擴張至整個印度太平洋區域。

原始文章: Nautilus pompilius fishing and population decline in the ...

10.24.2010

重金屬在頭足類體內累積情形以及影響

頭足類的消化腺會累積來自環境的物質, 在Octopus vulgaris的消化腺發現高濃度的重金屬, 這些重金屬來自生活的海域, 環境重金屬含量, 章魚的組織以及DNA受到甚麼影響, 都是海岸的健康指標, 值得關注。

葡萄牙沿岸的研究, 發現消化腺中Cd Zn Co Pb與環境中的重金屬有關。研究人員也尋找消化腺中會結合重金屬的蛋白質, 並測量DNA損壞的程度來檢視重金屬累積在體內對章魚的影響。

發現接近工業城海域的章魚, 牠們的消化腺中Cd含量較多, DNA損壞程度也較漁業城的章魚高。


原文1: DNA damage and metal accumulation in four tissues of feral Octopus ...
原文2: Association of Zn, Cu, Cd and Pb with protein fractions and sub ...

章魚的逃脫術



這兩隻章魚, 試圖從加蓋的缸子逃脫(蓋上還有20公斤的重物), 雖然因為身體卡住逃脫失敗, 也夠讓我們大大開眼界了。

資料來源: The anatomy of the the nervous system of Octopus vulgaris

10.18.2010

魷魚嘴的結構 @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頭足類的嘴是由基丁質組成, 它的硬度能夠切斷魚骨, 卻不是利用普遍生物常見的"鈣化"來增加硬度, 未知的生物材料組成, 可能爲發展應用材料帶來新想法, 科學家對這個柔軟有彈性又堅硬的嘴, 當然有興趣。

Humboldt Squid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為材料, 想知道這個巨大魷魚的嘴有什麼神奇之處, 還好這世界上還有別的動物利用基丁質的作身體結構-昆蟲, 要研究頭足類的嘴不需要海底撈針的猜測或是亂槍打鳥找尋方法。


原始文獻: Cross-linking chemistry of squid beak
相關文章: Squid Beak Is Both Hard And Soft, A Material That Engineers Want ...

10.04.2010

魷魚肉的透明度 @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新鮮(活的)的魷魚是透明的, 但隨著捕獲後的時間這個透明度遞減, 最後就變成不透明白色, 這是因為頭足類肌肉中含有分解蛋白質的酵素, 含量比魚肉高很多, 肌肉瓦解的速度也快很多。凡事鑽研到底又熱愛海鮮的日本人認真的探究其中的變化, 比對不同運送方法造成肌肉微細結構改變, ATP含量變化等。


原文: Relationship between tissue structural collapse and disappearance ...

9.28.2010

烏賊殼吸附重金屬的能力@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長得像是保力龍的烏賊殼不容易見到 因為商家都把烏賊處理好了只讓消費者帶鮮美的肉回家
如果耐心走在海岸邊 倒是經常可以在海邊撿拾到

你可能知道它被作為鳥類磨喙或是寵物磨牙的材料
你或許也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
最近研究人員還發現它有吸附重金屬(鋅 鈷 鎘 鉛)的能力
可能作為價格低廉的水質處理吸附介質



原始文獻: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l removal by os sepiae of Sepiella ...

9.19.2010

探索南極的章魚毒(藥)@Toxicon


位於食道兩側的後唾液腺, 是章魚用來分泌有麻醉作用的酵素來痲痹獵物,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致命紀錄的藍環章。

本篇研究首次探測極區章魚的後唾液腺分泌物, 發現這些酵素能在低溫下作用, 比目前所知大部份的酵素還耐低溫。檢視的五個種類中, 有一個種類的分泌物具有強烈的溶血毒性。研究也想要連結不同種類章魚的食性以及口足形態構造與毒性的關係, 但並沒有發現明顯的關連性, 有些種類只是吃底棲的多毛類或是端足類, 為何要有強烈毒性的唾液腺, 功能不明。 這些發現除了了解極區章魚存活的毒性演化之外, 也爲人類開發新的藥物開闢新的可能。

原文:Venom on ice: First insights into Antarctic octopus venoms
詳盡解說: Cephalove: Antarctic octopus venom

9.08.2010

以發報器追蹤巨大烏賊估算族群量 @ Oecologia



實驗進行的地點就在每年生殖季節有上千巨大烏賊聚集的Whyalla (Whyalla 大花枝來嚕 ),
在19隻巨大花枝身上裝上發報器之後進行7周的追蹤, 發現雌性在生殖地停留的時間比較短(1:4)。

這樣的追蹤方法多了時間軸的資訊, 知道不同性別停留時間(Adult Sex ratio)就可以推算真正的有效生殖個體的比例(Operational Sex Ratio)。

OSR=(mean male ‘time-in’/mean female ‘time-in’ ) * ASR
知道這個指標之後, 可以估量族群滅絕的風險, 族群生育能力等, 作為各種衝擊的影響, 評估以及管理的重要依據。

原文: Breeding durations as estimators of adult sex ratios and ...

8.29.2010

章魚學鰈魚游泳的演化 @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偽裝之王章魚假裝石頭的能力是很有名的, 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牠會假裝別的動物(例如有毒的海蛇, 獅子魚, 鰈魚),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Thaumoctopus mimicus ( The Indonesian Mimic Octopus, 這類章魚最近也在台灣的東北角海域被拍攝到)。

本篇研究探討Thaumoctopus mimicus "鰈魚游泳行為"的演化, 發現這個行為的演化順序為1>高對比且明亮的花紋 2>鰈魚的游泳行為 3>兩者結合。這種張揚的防禦方法在這一類章魚中存留下來, 推測是學有毒物種的偽裝 (aposematic mimicry)或是在說明牠自己本身"不可口"。

原文: The evolution of conspicuous facultative mimicry in octopuses: an ...
科普新聞相關報導: Octopus mimics flatfish and flaunts it

8.19.2010

視覺經驗影響花枝的偽裝能力@JCP



視覺是頭足類生活起居最重要的一個感覺, 它掌控了頭足類偽裝, 尋找食物, 禦敵, 追求配偶, 頭足類可以說是十足的“視覺動物“。研究發現視覺經驗會影響行為表現, 將虎斑烏賊養在高對比度與低對比度的環境, 然後再進行偽裝測驗, 發現高對比環境的烏賊表現較好!而且暴露在高對比度的時間可能是促進偽裝進步的因素。

原文:Visual contrast modulates maturation of camouflage body patterning in cuttlefish (Sepia pharaonis).
視覺促進玩具例子:ⓟ布丁登場ⓘ 讓你聰明滿分的黑。白。卡

8.15.2010

花枝用皮膚感光@Biology Letters



歐洲的常見烏賊皮膚上發現與視網膜相同的"視蛋白(opsin)"的RNA, 推測牠們的皮膚能夠感光。感光的波長區段與烏賊的視網膜相同, 約在490nm左右, 且沒有發現其它波長區段(無法辨別色彩), 這個功能可能與偽裝有關係。


原始文章: Evidence for distributed light sensing in the skin of cuttlefish, Sepia officinalis — Biology Lett
作者: Evidence for distributed light sensing in the skin of cuttlefish ...

8.02.2010

章魚會認人@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Welfare Science


研究者仔細觀察長期豢養章魚對於餵食者以及非餵食者的行為反應, 發現章魚會減緩呼吸以及做出一些特別體色, 推測章魚會認人, 是少數無脊椎動物能辨識個人的證據。


其它相關報導:Cephalove: Octopus Sensory Systems: Part 2.5

7.11.2010

花枝偽裝秀



說到頭足類的偽裝能力, 不可不看這段經典的章魚偽裝影片: Octopus camouflage (better image/sound w/link). 不過因為章魚繁殖在難養頭足類中屬大魔王級, 在實驗室的環境中有所限制, 相對來說較易繁殖的花枝, 便成了優良的研究種類, 可以問發育問題: 例如甚麼時候開始會作複雜的偽裝?花枝長大偽裝能力會越來越厲害嘛?經驗會影響花枝的偽裝能力嘛?多看別人變牠也會變嘛?整理出一些花枝的靜態偽裝花紋作成影片, 供諸位淺嘗。

6.30.2010

睡衣魷產卵實況@ Moreton Bay (澳洲)

這對採樣抓到的睡衣魷 Sepioloidea lineolata正在飼養缸中卵,


體型與台灣看的耳烏賊(euprymna)相當, 但是牠們的卵大了十倍以上(約0.5公分),
目前推測可以產300個卵左右, 持續計算觀察中。


產卵約需要準備2分多鐘, 看不出來牠何時把卵送到腕部,
產卵行為還是非常神祕的!
埋在砂中的是雄性, 一直陪在旁邊。

6.27.2010

魷魚的巧妙平衡技巧@JEB



頭足類的曼妙泳姿是水生動物中技巧最令人驚豔的, 牠們可以的隨意控制轉向, 前進或是後退, 怎麼辦到的? 要研究這個行為只能直接觀察活的動物, 然而飼養魷魚是非常困難的, 活的魷魚對於研究者來講是很珍稀的研究材料, 一直以來相關的研究很少。

最近在JEB的一篇研究報告, 仔細的描述魷怎麼使用那兩片三角形的泳鰭提供動力, 他們將魷魚放到流動的水槽中, 然後置入具有中性浮力的金屬顆粒, 紀錄魷魚泳動時鰭附近的水怎麼流, 共發現四種控制行動平衡的模式, 更新過去以為噴水管主控行動的知識:
1>鰭下擺: 低速活動
2>鰭波動
3>一波動+一上下擺動
4>兩波動

原文介紹@JEB: SQUID FINS PRODUCE LIFT, THRUST AND STABILITY -- Knight 213 (12 ...
原文報告@JEB: Hydrodynamic fin function of brief squid, Lolliguncula brevis

6.19.2010

耳烏賊

雖然名為烏賊, 但是它渾圓的身型, 圓形的鰭與小管不同, 沈底的習性又像花枝,
牠是耳烏賊(Euprymna屬), 這個屬的某些種類有發光器, 內由螢光細菌共生發光, 有非常多的研究在研究牠們如何收集發光細菌?牠們如何控制發光亮度?牠們如何控制發光細菌的數量?種類與細菌的專一性?算是頭足類在研究界的明星!

在東北角海域夜潛常可以看見牠們, 牠可能從你眼前游過, 不要錯過牠唷!


透明的身體隱藏自己的方法可簡單了, 哪兒就是甚麼顏色!


蛋是糾結在一起的一大團, 直徑0.5公分以下, 外表佈滿沙子, 很容易忽略它!


仔細看 再仔細看! 可以看到蛋中小小的耳烏賊!


孵出來了跟"壹"差不多大!


日間的習性就是藏在砂中


挖進砂裡之後, 會仔細的將砂子撥到頭上才滿意!


水下螢火蟲- 藍色水幕- Yahoo!奇摩部落格

發光器中發光菌的相關研究: Vibrio fischeri - Euprymna scolopes symbiosis

6.12.2010

5億年前的頭足類@Nature



一個世紀之前, 加拿大寒武紀層發現了90多個6公分左右的化石, 最近被重新檢視, 它們擁有發達的類似單眼相機的眼睛, 腕足以及噴水孔, 體腔中有鰓, 適合游泳的體型, 這些與現生頭足類相似的特徵, 讓研究人員大膽推測它們為目前發現最古老的頭足類, 這些沒有笨重外殻的頭足類, 比目前所知菊石的起源還早了1億多年。

相關報導 :Nectocaris: mystery fossil was actually a 500-million-year-old ...

原文: Primitive soft-bodied cephalopods from the Cambrian : Nature ...

採集頭足類@澳洲潮間帶



台灣漁業與養殖業發達, 作研究需要樣本就去買, 去釣, 從來沒想到可以這樣採集頭足類!!
雖然作業很累, 又不能確定樣本是否足夠, 卻由衷的希望我們也有這樣的潮間帶!

20100611 Moreton Bay

綠島白斑烏賊產卵季節~~

白斑烏賊 Sepia latimanus~


最好認的特徵就是牠泳鰭上的藍色小點點
以及與虎斑烏賊比對起來很大的頭


游泳起來很圓桶狀~相當可愛!


這個種類之前在這邊已經介紹過他的許多習性, 近幾年因為綠島被拍攝到卵以及小烏賊孵化狀況, 開始被一般大眾關注。牠擁有巨大體型, 成熟個體可以達60公分以上, 每年有固定產卵地(綠島)以及固定時間(以cephanews上面的新聞紀錄來看大約是4-6月), 且容易被潛水者觀察到, 這些特性都與澳洲的巨大烏賊 (Sepia apama) 非常類似, 期盼牠可以成為軟絲產房(2010第一叢)的花枝天然版, 綠島成為台灣的Whyalla(Whyalla 大花枝來嚕 )~~~

期盼有拍攝到照片或是影片的潛水專攝影專家們, 能來Cephanews @ Taiwanfacebook區分享~

潛水人水下直擊:

P4100064

綠島珊瑚季花枝產卵紀錄珍貴

DCView 達人部落格 - 邂逅大烏 賊



<本文照片由林乃正提供>

6.11.2010

比鸚鵡螺還要老--菊石@菊海神遊


<圖引自菊海神遊>

因為收集化石而愛烏及烏關注到現生種類的菊石收藏家真不少,
介紹這個網站:

菊海神遊 Swimming with Ammonite

之後大家可以在cephanews上看到這些老扣扣中的老扣扣的消息了~

6.04.2010

比恐龍的祖先還要老@藍色水幕



Cephanew終於有關於活化石鸚鵡螺的文章了, 比對一下, 船蛸還真的摹仿這個老扣扣惟妙惟肖呢!
請閱讀藍色水幕來自澳洲深海的報導~比 恐龍的祖先還要老~

5.28.2010

船蛸之秘解謎~


這個長得像鸚鵡螺的頭足類成員其實是章魚喔!

雌性船蛸會做出如非常薄的殼用來裝卵, 船蛸媽媽背負殼行動與鸚鵡螺十分相像,
殼薄常可在海岸邊被檢拾到, 由於太薄了完整的殼並不易見到, 是收藏家的逸品~




最近澳洲科學家發現船蛸背負殼時控制浮力平衡的祕密, 他們會浮到水面用噴水管吸取空氣(就是漫畫章魚時會畫的那個章魚嘴), 然後轉身把空氣排到殼中, 於是殼內就有個可以提供浮力的泡泡了。
這個行為完全反轉了它們平常使用噴水管的習慣, 而且還要利用水底與水上兩個世界, 船蛸像潛水人一樣, 帶著氣囊在水中游泳, 提供中性浮力, 節省了消耗在游泳所需的能量。


BBC大幅報導:

BBC News - Ancient octopus mystery resolved


這篇報導有精彩的影片與解說:

Scientists solve millennia-old mystery about the argonaut octopus ...

原文:Proc Roy Soc B http://dx.doi.org/10.1098/rspb.2010.0155

5.22.2010

虎斑烏賊變身




變身是頭足類的拿手好戲 牠們透過變化身上的花紋來講話
以神經控制 在一秒之內 偽裝 溝通 警告
或是像霓虹燈閃爍一般 在幾個花樣之間迅速切換
例如之前介紹過的“移動的雲紋“(passing cloud)

烏賊因為容易飼養 且變化花紋的位置是固定的
為研究頭足類花紋變化的好材料
行為認知 神經科學的謎 由此揭開

5.07.2010

花枝界的明星-花花枝


因為它長得鮮艷又小巧可愛 (成體僅10公分左右)
花花枝理所當然當選花枝界名星


蛋也非常的小巧直徑在1cm以下
值得注意的它的蛋都是獨立分開的
不像虎斑烏賊是整陀在一起


它們也是做"移動的雲紋"(passing cloud)的高手
真令人眼花撩亂

花枝算是頭足類中較容易在人工環境下完成完全養殖的頭足類
然而花花枝的習性懶惰 對食物非常的挑剔(食性專一)
有別於一般較常見的花枝 牠們非常難飼養

4.30.2010

移動的雲紋 in 白斑烏賊

移動的雲紋 (passing cloud)是一種頭足類會表現的動態花紋
表現這種花紋的功能還不是很明白
可能用來覓食(迷惑獵物) 同種競爭(雄性爭鬥) 警示以及動態偽裝
透過複雜的神經控制 讓體表的色素胞做霓虹燈般的閃爍

這是在綠島見到的白斑烏賊 游離並閃爍著移動的雲紋
比較像是警示



其它白斑烏賊的文章

Cephanews @ Taiwan: 白斑烏賊

4.25.2010

白斑烏賊

白斑烏賊是東部與墾丁較常見
難得的機會取得一些蛋
才發現牠們不像虎斑烏賊喜歡貼底且獨立生活
牠們愛浮游於立體構造物下 並且似乎不排斥大家群體聚集在一起



其它白斑烏賊的文章:

Cephanews @ Taiwan: 海洋新聞

3.28.2010

圖書介紹: It's true! squids suck

It's true!: squids suck

這本書真的好可愛阿~~
可以到cephanews的aNobii書櫃中預覽
或是google圖書也有~

2.23.2010

鯨魚如何"看"小卷?

在麻省理工學院念博班學生正研究鯨魚如何用聲納探測小卷
http://www.whoi.edu/oceanus/viewArticle.do?archives=true&id=64566